“收工,回家。”这句“码农”的日常用语,又一次出现在杭州市上城区90后程序员何先生的微信朋友圈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配上了一张手拿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和鲜花的照片。
9月18日上午,经过4个小时的采集,何先生成功捐献191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浙江省第95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远方陌生的TA送去一份弥足珍贵的“生命的种子”。
何先生是一名新杭州人,2010年来杭州读大学学习程序设计,毕业后赶上互联网在杭州的兴起。美丽的环境、众多的机遇、良好的发展空间让这位来自千里之外的年轻人选择了留在杭州工作,成为了某互联网“大厂”安全程序部门的职员。
由于工作的原因,他对数字特别敏感。12年前,他参加无偿献血时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这项公益事业。他当时感慨道到:如果神奇的第六对染色体上的HLA配型成功,健康人就能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一名血液病患者。“虽然配型成功的几率很小,但非常值得去做!”于是,第二次无偿献血时,他在现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多留存了10毫升血样,登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此后,他开始了长达12年的等待。他每天都在期盼爱能在“第六对相遇”,又时常安慰自己:配型成功的几率从几万分之一到几十万分之一不等,就像我们写一段程序,也需要无数的字符组合而成,两个相似的字符组出现的概率很低,造血干细胞配型应该也是这样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何先生用爱敲击下的那串“爱的代码”终于在第9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来临之际“运行”了!今年7月,上城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联系何先生,告知他的入库血样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筛匹配成功,并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时,何先生果断表示同意。
为了以最佳状态完成捐献,何先生在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后,就开始调整作息,尽量做到不熬夜,注重饮食,告别各种美味的夜宵,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小事,但是于患者来说是一件大事。我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患者。也感谢TA,让我有编写这段‘爱的代码’机会。”
接下来的高分辨血样抽取、体检、入院注射动员剂等一个个步骤有条不紊推进下去。
最终,捐献时间定在9月18日这一天,躺在采集床上的何先生神情自若,不时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妻子和医护人员交谈。看着一点点被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来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大家问他痛不痛,他说:“感觉还不错,只是觉得躺久了腰有点酸,但不碍事,能忍受。”
何先生的善举也影响和鼓舞了身边的人。很多同事都询问他该如何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我们都要向小何学习,他是我们身边的榜样,是社会需要的正能量!”单位领导在了解何先生因捐献需要协调工作的情况后,表示大力支持,休假申请也一路绿灯!
捐献当天,何先生的爱人也来到采集医院陪伴照顾、加油鼓劲。“在捐献救人这件事上,我能做的就是陪伴着他,让他不要有后顾之忧地去帮助患者。”
对于这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何先生说:“我感觉造血干细胞捐献和写代码很相似,都不知道对方是谁,但大家都是为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就像我的工作,我希望我写的代码能被公众广泛使用,但究竟是谁在用,我不得而知。这次的造血干细胞捐献也是这样,虽然我不知道TA是谁,但不影响我为TA写下这段‘爱的代码’!而且,我相信,这将是我所遇到过的最神秘特殊的一位客户,也是人生中一次最有意义的‘人工服务’。如果要我自己给这次服务满意度评价的话,我想应该是十分满意!”
来源:浙江红十字
历史上的今天: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