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血液病患者而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途径之一。非血缘关系之间的造血干细胞适配概率极低,从初配成功到体检和深入的配型监测,每一次成功配对都是生命的奇迹。
最近,工作近12年的马国虎向单位请了一个“小长假”,耗时5天,注射9针动员剂,进行4个半小时的造血干细胞分离采集,循环全血9600毫升,成功捐献19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浙江省第911例,杭州市278例,萧山区第19例,我院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36岁医生连续五天打“动员剂”
为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火种”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小事,但是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给一个家庭带来希望。”
今年36岁的马国虎,是我院一名康复治疗师,也是一名中共党员。5月15日起,身体健康的他每天都要打两支特殊的针:“动员剂”,用来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动员剂早晚各一针,采集当天还有一针,一共打了9针。有出现头痛、低烧、关节痛、抽筋等症状,但都是可以克服的。”
5月19日,在注射完最后一支动员剂后,马国虎进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最后一个环节——造血干细胞采集。
“滴滴......滴滴,静液压力太低”,仪器传来了报警声,为了保证造血干细胞的顺利采集,马国虎的手臂需要捆绑弹力带,手掌也需要不停地捏弹力球。由于整个捐献过程持续时间4个半小时,两只手臂只能微微活动,身体慢慢地变得僵硬,针口时不时地胀痛......“可以挽救一条生命,这点暂时的不适算不了什么”,马国虎对守护在一旁的爱人说。
受助人家属托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转交给马医生一封感谢信。信中写道:“您的无私奉献和善举,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和生命......”马国虎逐字逐句细细看完感谢信,身体的不适很快就被他抛之脑后,“能帮助别人是一种幸运,我觉得很开心!”
配型成功后立即答应捐献
传递希望 深感责任重大
马国虎加入中华骨髓库源于3年前的一次无偿献血活动。2020年1月15日,马国虎在无偿献血活动中看到了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招募信息,随即报名,成了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今年3月1日,马国虎接到当地红十字会的电话。当被告知和患者初配成功时,马国虎想都没想,立即答应了捐献。后来,他顺利通过了高分辨配型和捐献前体检,正式进入捐献流程。
家人也很支持他的想法。他的爱人是我院一名护士。“当时我和她说我要去,她也很赞同,能为外省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火种’,和我们的工作一样,都是在‘救死扶伤’”。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医务人员,马国虎觉得,救死扶伤是自己应尽的职责,他为自己能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挽救一个生命而感到无比自豪。
责任担当 坚持志愿服务
他用耐心、细心给患者专业治疗
在日常工作中,马国虎兢兢业业,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来我们这的大多是60岁以上的脑梗、脑出血、骨折等患者,他们要不就是没有行动能力的、失语的,情况稍微好一些的,可能就一边能动的,还有些是没有吞咽能力、精神有障碍的患者,为了能让他们充分锻炼到,一般每个患者的治疗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还蛮需要体力的,哈哈哈,顺便锻炼身体了。”
他手上的动作不停,汗水沿着他的脸庞流下来......“我们一天基本上没有休息时间,患者接着一个患者地进行治疗,有时候还几个患者同时一起。”
“马医生是个好小伙子,对我们都很耐心的。我动作做不规范,他每次都耐心地给我做示范。”
“对,对,对,他很开朗的,也很专业。我们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会讲笑话给我们听,细心地开导我们。年纪大了,就想有人说说话。”正在做治疗的爷爷奶奶们不断夸奖着马医师。
除了在工作上认真负责,马国虎还会参加各种献爱心活动,以及一些常规性的志愿服务,比如担任文明交通指挥员、医院导医、社区志愿者等。“这些都是小事情,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来。”
来源: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
历史上的今天: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公众号:zjhscv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