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在医院病房内,温热的血液从黄曌的手臂里缓缓流出,通过一台血液细胞分离机,逐渐“汇聚”成一袋造血干细胞。
4小时后,他成功捐献的21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也于当天送往受捐者所在城市,为素未谋面的白血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当得知只有你才能救对方,这种感觉很奇妙,和去火场救人的感觉不一样。”身着火焰蓝的黄曌,在采集过程中不时地礼貌微笑回答记者的问题。
至此,黄曌也成为嘉兴消防救援队伍第一例、嘉兴市累计第71例、浙江省累计第76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从一名久经火场的逆行英雄,到一名献出“生命种子”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火场外,黄曌完成了一场生命的接力。
这一次他选择换一种方式救人
今年33岁的黄曌是江西南昌人,2015年入伍,2016年分配到海宁市消防救援大队,目前从事防火监督检查工作。
大学时期,黄曌几乎每年参与献血。2013年,第七次参与献血时,黄曌义无反顾地填表、抽血、入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当时没想太多,如果能匹配成功,我认为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不管从哪方面,我都想把那份‘爱’献出去。”黄曌说。
然而,加入骨髓库,并不等于捐献。要知道,目前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为几万至十几万分之一不等,每一位自愿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都将面临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漫长等待期,黄曌也不例外。
2021年10月28日这一天,正在上班的黄曌,突然接到浙江省红十字会骨髓库的电话,告诉他多年前留下的入库血样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工作人员问我是否愿意进行下一步验血配对时,我同意了。”黄曌回忆道,“九年了,想到自己能有机会为一名病人送去生的希望,当时还挺激动的。”
今年2月24日,黄曌入住医院作捐献前的准备。这几天,他每天都需要注射动员剂,保障自身造血干细胞质量。“早晚打一针,隔日抽血检查。”他向记者介绍说:“打完针后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只是有点腰酸而已。”
“这次和以往去火场救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火场救人是你知道对方有危险,把对方救出来,而且别的消防队员也能救他。但是这次只有我,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在连续5天打了9针动员剂之后,2月28日早上8点,黄曌终于迎来采集的重要时刻。当天,在医院内,看着大号针头扎进血管,血液开始在管内流动,“此刻感觉很平静,身为消防救援队伍中的一员,救民于水火,更是救民于当下,我只是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帮助他人。”
长达4小时的血液体外循环,215毫升造血干细胞被成功分离出来。
“虽然不知道对方是谁,但是希望受捐者可以重获新生,将来有一天也能回报社会。”黄曌说。
结婚前一天还在火场救援
今年是黄曌在海宁消防救援大队工作的第六年。说到黄曌,“认真主动”“阳光小伙”“有担当”,是同事们给他的评价。
消防员的工作出入火海,十分危险,但是黄曌很热爱这份工作。2016年11月18日,是黄曌到消防大队上班的第一天,仅仅四天后,厂房发生了一场火灾,黄曌和战友们义无反顾地冲进了火场,这一救,就是十个小时。午夜十二点多收拾好器材刚刚睡下没多久,一阵急促的警铃又把他从床上叫了起来——这一次,是高速公路车祸的抢险救援。等黄曌回到单位,已是凌晨四点多,由于要赶着早上六点的火车回家,黄曌便没有再睡下了……说到这里,黄曌的脸上露出一丝歉意,因为这天是他和老婆结婚的日子,一路上黄曌都不敢休息,也没敢把这些事情告诉家人。
这些年,黄曌经历过几百次的消防救援。“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热血青年,今天我意识到热血的另一层含义,是可以重获新生。”
市红十字会提供了一个数据:截至目前,海宁共有1300多位登记入库的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自中华骨髓库成立以来,包括黄曌在内,海宁已有9位在登记注册的志愿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重燃他人生命之火。
记者从市消防救援大队了解到,近年来海宁消防每年都会组织开展献血活动。“每次献血活动,消防员们都踊跃参加,热情帮助有需要的人。”市消防救援大队相关负责人说,有不少消防员都自愿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我们相信,只要人民有需要,我们的消防员们都会积极响应。”
黄曌(zhào)捐献造血干细胞时间线:
2013年,加入中华骨髓库
2021年10月28日,获悉配型成功
2021年11月6日,参与高分辨配型
2021年11月15日,高分结果分析判定供患双方全相合
2021年11月30日,前往医院参加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体检
2022年2月24日,入住医院作捐献前的准备
2022年2月28日,完成干细胞捐献
来自:海宁日报 记者 王潞 高济元 通讯员 金雯怡 王黎 吕珺
历史上的今天:
- 2018: 一份关于生命和爱的承诺(0条评论)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公众号:zjhscv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