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蒋建军 – 加入捐献者资料库2年后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 2021年03月15日

2021-03-17 12:40  阅读 740 次 评论 0 条

2年前,在一次献血活动中,他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2年后的同一天,他将正式捐献造血干细胞,拯救一名危重白血病儿童患者的生命。日前,记者走近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听听他的爱心故事。

蒋建军今年40岁,是江北区检察院的一名工作人员。2019年3月15日,在参加江北区机关党员干部无偿献血活动时,蒋建军看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信息,当即决定留下10毫升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2020年7月,蒋建军接到了造血干细胞初筛配对成功通知。经过高分辨化验,他的HLA检测高分结果与患者百分之百吻合。之后的3次体检确认了蒋建军的身体健康,符合造血干细胞捐献条件。

江北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少志愿者虽然初筛配型成功,但也会由于各种原因在正式捐献前“止步”。

“客观方面来说,比如几年过去了,现在的身体状况没有入库当时那么健康了,或者年龄偏大,体重偏轻,已不适合造干捐献,这些原因都会导致无法最终成功捐献。”

当工作人员致电蒋建军时,他毫不犹豫确定捐献,这让工作人员感到十分惊喜。

而另一边,接到电话的蒋建军却不认为这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因为当时正在出车的路上,他将征求家人意愿的事给忘了。直到2天后的傍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完饭,蒋建军才突然想起了这件事。

“我一说,我妻子就表示支持,父母也很赞同我去捐献。”蒋建军说,前两天,女儿还问起自己“什么时候去救生病的小朋友”。

在确定捐献后,身体健康且一直保持运动习惯的蒋建军更加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作息。“酒不喝了,烟不抽了,也不熬夜了”,除此之外,他还会在单位的健身房做些有针对性的运动。这样的日子从他接到初步配型成功消息开始,至今已坚持了半年有余。

江北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表示,按照以往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工作经验,志愿者一般在3-6个月就会完成捐献。因为之前受助方有些情况,所以暂缓了90天,但在这期间,蒋建军始终保持积极的备战状态,可以说是“时刻准备着”,这让他们也深受感动。

“我感觉自己挺幸运的,可以挽救这个患者的生命。”蒋建军告诉记者,既然当初报名登记了,那么在自己心里这就等于签订了一份合同,不可以“违约”,自己也不会产生任何反悔的想法。

记者了解到,3月11日,蒋建军将赴宁波市第一医院进行动员剂注射,15日一早采集造血干细胞。至此,蒋建军将成为宁波市检察系统首例、江北区第11例、宁波市第11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宁波晚报记者陶倪 通讯员王思远 叶景 胡琳

蒋建军-第660例-宁波-2021年03月15日

3月15日11点30分,经过2个半小时的努力,医生们从蒋建军体内采集到17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袋珍贵的“生命种子”即刻被省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护送至远方患者所在的医院,第一时间输入患者体内。

“从两年前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开始,我就一直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如今,蒋建军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据统计,蒋建军是浙江省第660例、宁波市第11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今年宁波市第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注射时肌肉酸痛,用救人信念支撑着

3月11日,在江北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蒋建军住进了市第一医院血液科的病房,在正式采集前,他要连续注射四天的动员剂,目的就是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充分动员到外周血中。

“注射过程确实让人有点不适应,尤其关节部位会有酸胀感。”蒋建军描述起当时的感受,但一想到造血干细胞配型的成功率是十万分之一,且能为远方的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他的信心就格外坚定。

3月15日9时15分,蒋建军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粗大的针头扎进他的左臂里,他面色平静,一旁的妻子却有几分紧张。

随着血细胞分离机开始转动,鲜红的血液从蒋建军左臂流出,造血干细胞经血细胞分离机提取后,血液再由右臂回输到体内。采集期间必须全程保持着平躺的姿势,为了避免上厕所,蒋建军早上甚至连一口水都没敢喝,他的妻子及志愿者则时不时为他捏一捏,用按摩手指的方式帮助他缓解手臂的麻木感。

妻子董平也始终静静地守在蒋建军身边,看着造血干细胞被一点一滴采集起来,她开口道:“也许今天下午,这一袋珍贵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就能救人了,太好了!”

“说不担心是假的,但他身体素质一直不错,加之平日就有锻炼身体的习惯,所以我和女儿都很支持他的捐献行为,这是我们家的一份荣耀。”董平笑着说。

传递生命之光,让远方的人重获新生

“与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是一个美满团圆的家庭相比,我遭受的这点疼痛根本算不上什么,更何况血细胞还能再生。”上午11时30分左右,采集工作已接近尾声,蒋建军略显轻松地说道。

他还拿起亲手写的留言卡,郑重地递给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这张卡片上,是蒋建军早前写好的对患者的祝福语:“愿远方的你,一切顺利,早日康复。”短短13个字,承载着蒋建军最诚挚与真心的祝福,这份温暖将随着“生命种子”一并被送到患者的手中。

“这种献血助人的温暖,我想我会延续下去,还会动员身边其他人加入其中。”采集工作结束后,蒋建军对记者说,回家就可以去学校接女儿放学了,快一周没见到她了,再和她聊聊这几天发生的故事。

来源:宁波晚报 记者 陶倪 通讯员 邵家艳 胡琳 叶景

历史上的今天:

本文地址:https://www.hscd.org/archives/x660.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生命因您而精彩的公众号,公众号:zjhscv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