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早上8点10分,31岁的刘莹躺在浙江省中医院干细胞采集病房里,身边的分离机,呼呲呼呲地运作着。
她一直笑着,老公和要好的同事陪在身边。
这是一个漫长且无趣的过程。
她拿起手机,点开录音功能,开始说话。
“您好,茫茫人海中我们能配型成功,也是一件非常有缘分的事情。祝您早日康复,未来有更美好的人生,去实现更多自己的理想。同时,也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力所能及地做更多能够帮助别人的事情。”
简单一段话,她录了好几遍。
“不知道那个人是男是女,也不知道多大年纪,但是我希望TA一切都好。”她把这段录音给了“生命快递员”楼烈锋,让他在运送造血干细胞之后,也能给“有缘的陌生人”一点鼓励。
捐献造血干细胞源于9年前的一次献血。那时读大三的刘莹,无意间看到献血车,便抽血入库,她心里想的是可以帮到人。
时隔9年,曾经的那个约定,终于兑现。
9月17日,捐献完造血干细胞的刘莹还在家休养。此时的她已经收到了楼烈锋给她带回来的信,也知道更多关于对方的事情。
1】带去了生命种子,带回来一封感谢信
9月14日下午3点56分,42岁的楼烈锋背着书包,手里抱着护送箱,踏上了杭州到南昌的高铁。
这是他以浙江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护送分队队员的身份,第一次独立运输“生命的种子”——造血干细胞。
这份种子来自于刘莹。
“她很开朗也很幽默。”这是楼烈锋对刘莹的第一印象。
采集的时候,楼烈锋为了刘莹她放轻松,跟她讲述了自己捐献的过程。
2018年,他捐献造血干细胞,救活了一个人。
2020年,他护送造血干细胞,即将救活一个家。
在车上,楼烈锋不敢睡,怕坐过站,一路抱着护送箱。
下了高铁,当地医院派出救护车来护送,办好手续,这份种子被直接送进仓。
晚上8点的南昌,有些冷。楼烈锋在医院附近找了家店,安静地吃了顿饭。
如释重负的他,那晚睡得特别香。
第二天上午的高铁,到了杭州,楼烈锋直奔单位,上班去了。
他怀里揣着一封信,那是一封来自受捐者家属的感谢信。
他要交给刘莹。
2】信里,对方称她“尊敬的爱心人士”
9月15日下午,刘莹拿到了这封感谢信,是受捐者的妻子写的。
“原来他是一个有爱的爸爸,有个幸福的家,这就够了。”
刘莹把这封信看了好几遍。
对方饱含感激:“你的善举讲给我们全家带来新的希望,可以说是给了我老公第二次生命……”
刘莹想了想,又拿起了手机,开始录音。
“您好,昨天我收到您妻子的信。我对您这个人的了解就会更完整一点,我知道您有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还有两个可爱的儿子,希望你加油,希望你坚强。我外婆就有白血病,她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然后转成了白血病,期间有32年,在生病期间还生了我小舅舅,还非常坚强,在几十年前,在医学还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她凭借着乐观的心态,一路走了过来。相信现在的科技和医疗手段,肯定没有问题,加油,希望你未来的路越来越顺畅。”
她将录音发给了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想要让对方听到。
3】知道实情后,同事们发来了鼓励
刘莹在萧山一家金融公司上班,做的是行政公司。起初,同事们都不知道她捐献造血干细胞。
9月10日开始,她都要来医院打动员剂,而这天也是公司每月的发工资日。
在医院的时候,她收到了不少同事私信问工资的事:“这个月的税扣了多少呀”“麻烦帮我看下这个月的奖金呢”……
不方便的刘莹只能跟大家说了实话,没想到,收获的是满满的崇拜和鼓励。
“小小一张纸上,都是同事亲笔写的话。这种淳朴的感觉,好像小时候上学时同学给的留言。公司还给我放了15天的假。”说实话,她还蛮感动的。
刘莹说,这次捐献完,她也要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中去:“感觉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自: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茜
历史上的今天: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公众号:zjhscv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