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我市第十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成功完成采集。无独有偶,仅过了一个月,我市又有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和一名患者配型成功。4月12日一早,善和师父(化名)打完第九针动员剂后,开始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
善和师父来自江西,2015年年底来到泽国,在一所寺院出家。此次捐献,让他成为我市第11例、全省第46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每月两次,辗转一个多小时捐献血小板
善和是一名90后,早在10年前,他就加入了无偿献血行列。
那时候,在广东工作的善和经常看到街头宣传的献血公益广告,每次看到这些广告,他都会联想到新闻中看到的因缺血而无计可施的病患。他想着,自己也可以去献血,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
此后,他经常在工作之余去献血,对献血有了更多的了解。一开始,善和献的是全血,但献全血要等半年才能献下一次。后来,他得知捐献血小板间隔的时间比较短,只要半个月就可以再献,而且捐献血小板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便开始参与血小板的捐献。
每次捐完血小板差不多半个月,善和心里的“闹钟”就开始提醒他,他会安排半天时间前往椒江再次捐献血小板。“偶尔我会犹豫要不要去,因为有时候花一个多小时到达血站,A型血小板名额已经满了。”善和说。犹豫归犹豫,每次他还是会风雨无阻地前往台州市中心血站。“既然不能直接参与救人,那我想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帮到别人。”善和说。
“出家人来献血小板的比较少,所以我们对他的印象挺深的。”台州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说。
到现在,善和已经“集满”了多本献血证。他表示,长期参与献血,他感觉身体比十多年前健康了很多,很少感冒发热。
接到电话,二话不说前往高分辨采集
2017年,善和在中心血站捐献血小板的时候,看到了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征集信息。询问工作人员后,他了解到只要多采一试管血就可以加入中华骨髓库。当即,他就决定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
“我觉得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是我的义务,听说有些人很多年也不会被配上,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配上了。”去年年底,善和接到了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和别人配对成功并需要进行高分辨采集。想到能够帮助别人,善和脸上始终挂着笑容。第二天,他二话不说就赶到温岭购物中心的献血屋抽取了两试管血样以供高分辨检测。
那天,善和给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们十分感动,“那时风雨交加,他一大早从泽国骑摩托车过来,说话的时候还有些鼻音,一问才知道是感冒了。”
今年3月初,经过高分辨检测、体检等后续程序,善和完全符合捐献条件,采集计划也马上下来了。虽然善和还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在前往杭州之前,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他讲解了一些捐献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适应情况,善和一直笑着表示不在意,都能够接受。
成功采集19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4月8日,在泽国镇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与市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志愿者的陪同下,善和扺达采集医院进行动员剂的注射。注射数针动员剂后,善和出现了骨头酸痛的症状。“这点酸痛没关系的。”善和说。
4月12日,善和早早做好了准备,打完最后一针动员剂,就进入了最后的釆集阶段。采集过程中,健谈的善和与省、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们天南地北地聊天,安静下来后才感觉腰酸背痛,之后由于血液流速慢和长期素食的习惯,又出现了腿抽筋的症状。
从早上8时30分开始,到下午3时,历经6个半小时,善和终于成功地完成了19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的采集,期间连午饭也没能吃上。看到自己的“成果”,善和再次露出了笑容。随后,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马上被志愿者送往患者医院。这时,一直未吃午饭的善和早已饥肠辘辘了。
三两下吃完饭,善和马上给远方的父母打电话,告知他们自己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一个人背井离乡修行,整个捐献过程中,他都没有告知亲人来陪伴。他所想的,是尽可能减少开支,为病患减轻经济压力。
来自:温岭日报 记者 朱飘安旗 通讯员 施文冶 郭瑶
历史上的今天: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公众号:zjhscv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