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却因患者病情不稳定,捐献被迫中止;四年后,患者病情符合受捐条件,高新路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他说:“终于等到了。”延续四年的生命之缘,8月27日再次相牵。
“再次收到配对成功,可以捐献的消息,我内心无比激动,终于可以救人了!”8月23日,即将启程赶赴杭州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高新路这样对记者说。
在格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建德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志愿者、市第三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徐锦芳、格林生物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等齐聚一堂,为高新路举办了简单的欢送会。
高新路,格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职员,河北人,1986年出生,20岁到建德工作,成了一名“新建德人”。他在建德多年,一直保持一年献血两次的习惯。2013年,在新安江文化广场献血时,经红十字志愿者动员后留取了10毫升血样,正式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2014年6月,高新路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8月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高分辨配型,并且配型相合,可以进行捐献。接到这个消息,高新路二话不说前往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了全面体检,体检各项指标符合捐献条件,进入待捐状态。可就在等待正式捐献通知的时候,被告知患者因病情控制不稳定不能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捐献暂时终止。
没能捐献成功,高新路心里有些遗憾又有些担忧。“不知道那名患者的情况怎么样了?”这些年他一直挂念于心。
终于,四年后,高新路再次接到省红十字会通知,四年前与他配型成功的那位患者近期病情控制稳定,适宜接受移植。“那感觉就像中了大奖一样,非常激动,很开心可以去拯救一条生命。”高新路说。这次他又义无反顾地答应了下来。
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家人,没想到得到了全家的支持。父母要从河北赶过来,都被他拒绝了。他告诉父母,现在医学很先进,就是“抽点血”,没事的。
欢送会现场,大家都为即将成为建德市第六位造血干细胞捐赠者的高新路加油鼓劲。市第三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徐锦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高新路放松心情;公司负责人胡建良称赞说,高新路的大爱之举是公司的光荣和骄傲,公司会竭尽所能帮助其解决后顾之忧;红十字会志愿者夏晓明则号召大家向高新路学习,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中来,让更多患者得到救治的机会。
欢送会后,高新路在志愿者的陪同下奔赴浙江省中医院,接受注射动员剂,每天早晚各一针,直到27日上午开始采集造血干细胞。
8月27日上午,记者见到高新路时,他正躺在省中医院的采集病房内,开始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新鲜血液从一只手抽出,经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后,再从另一只手回到身体中。“对方受捐者体重较重,造血干细胞的需求量比较大,要采集300毫升左右。”省红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还好我也壮,多抽点不怕。”高新路说。因为捐献双方是双盲原则,高新路只知道对方是一位40多岁的男士,目前在北京等待移植治疗。
“他有178,我有176,我们身高差两厘米,但他比我重十斤。”躺在床上,高新路想象着患者的样子。在河北老家,家人则想象着高新路此时采集的样子。一大早,家人就打来电话,问他是不是进手术室了?高新路解释说,不进手术室,就像献成份血一样,让家人放心。
采集需要5小时左右,高新路只能两手摊开躺在床上,躺久了手麻腰酸。志愿者李阿姨就给他按摩、调整病床高度。早在四年前,高新路就见过了李阿姨,当时,她正给其他捐献者讲故事。那时候,高新路与患者配型成功,已经入院准备捐献。然而因为患者病情不稳定,四年前的那场爱心救援没能如愿进行。四年后,那位患者的身体条件能够接受捐献了,这让高新路很激动,他说这就是缘分。这一天,患者等了四年,他也等了四年。
“我有母未尽孝,有子未成人,全家因我而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而您让我看到了希望,挽救了一个家……我要坚强地(与)病魔战斗下去,让您仁爱的种子在我体内生根发芽,让你我虽远隔千里,但血脉相连……”在患者的感谢信中,字里行间透露着希望与感恩。高新路觉得自己的付出能够救人一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他想对那位不认识的患者说:“兄弟加油!”
格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同事和28日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拱墅小伙都来给高新路加油打气。同事让高新路要好好养身体,还笑说以后打篮球要让着他点。拱墅小伙姓邵,是名90后退伍军人。作为年长几岁的大哥哥,高新路轻描淡写地说着身体可能会出现的不适,并答应第二天来陪小邵捐献。
下午1点45分,历经5小时15分钟采集成功了303毫升造血干细胞,这份“爱心火种”将通过绿色通道抵达北京,完成生命救援的使命。高新路成为我省429例,建德市第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杭州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汪华瑛,副市长何亦星在采集现场看望了高新路。
今日建德 记者 沈菲 纪婕妤 照片提供:夏晓明 李勤爱
历史上的今天:
- 2015: 护送(0条评论)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公众号:zjhscv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