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易海龙 – 这是和平年代救人的方式 – 2017年09月04日

2017-09-06 19:37  阅读 1,151 次 评论 0 条

9月4日,在省中医院血液中心,经过约4个半小时的抽血、分离,从易海龙体内采集的19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医生小心地收入库中。这袋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已于当日空运至四川,给一位遭受病痛折磨的“90后”小姑娘送去了“救命解药”。

第366例-易海龙-杭州-2017年09月04日

40岁的易海龙是富阳第13人14例(不包含富阳籍大学生方丹东在长沙捐献)、杭州市第119例、浙江省第36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家在江西的他,18岁便进了中村部队当兵,这一待就是16年,连结婚生子这样的大事也是在军营中完成。2012年易海龙转业到了浙江富春山居集团,如今成了标准的“新富阳人”。

2014年7月一次单位组织的献血后,易海龙就将自己的资料通过区红十字会,正式进入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

今年4月,区红十字会从省红十字会得到消息,易海龙与一名患者初配成功,随后的高配中,又成功匹配。经过4天的体检、注射动员剂(医学上指刺激因子,以促使骨髓中的干细胞释放至血液当中),于4日上午9点正式采血。

当日上午记者来到干细胞采集室时,易海龙正躺在床上接受采血,而坐在一旁的小男生正声情并茂地朗读着《雪孩子》,他正是易海龙刚上二年级的儿子。“今天是特意让孩子一起过来感受下的。”易海龙轻声说。

采集室里,儿子读书给易海龙听

为了支持丈夫的救人举动,妻子黄丽芳早一晚就带着儿子赶赴杭州,陪伴左右,为其解闷。黄丽芳向记者坦诚地说起她当初的反对,“我想着他有腰椎病,而且又有二胎的想法,怕捐献干细胞对身体不好”。

但易海龙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坚持,“这是和平年代救人的方式”。简单的一句话点出了他最真实的想法。他告诉妻子,配对成功就是一种缘分,无论如何都要救她一命,在有生之年做这样的事很值得,也很高兴。

善良的妻子听了易海龙的话,便查阅了很多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资料。“原来不会有危害。”她也打消了顾虑。但是易海龙至今依然瞒着自己的母亲,怕她担心与不理解。

来自:富阳日报 见习记者 周晓露 通讯员 屠丽敏

历史上的今天:

本文地址:https://www.hscd.org/archives/x366.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生命因您而精彩的公众号,公众号:zjhscv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