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在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科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90后的新湾小伙徐冬冬安静地躺在病床上,正在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
据了解,采集将持续3个多小时,提取的20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将挽救一名正在北京住院的陌生人。徐冬冬是我省第354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也是大江东第2位“捐髓”英雄。
1/300到1/10000概率间的缘分
我救他,是应该的
“ 我的举手之劳能挽救一条生命,我很高兴,这是应该的!”
徐冬冬是土生土长的大江东新湾人,虽然是新生代的90后,但老一辈勤劳勇敢、助人为乐的“沙地精神”却影响了他不少。2014年,在杭州市区读书期间,徐冬冬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之后,他的血液采样加入中华骨髓库,他也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今年4月,徐冬冬接到电话通知,他的血样与一名远在北京住院的陌生人配型相合。
“听说两个陌生人间,血液配型相合的概率在1/300到1/10000之间,虽然我并不认识他,但这也是一种奇妙的缘分。我的一次捐献就能救回一条鲜活的生命,这很值得!”
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徐冬冬在电话那头就同意了捐献。而后,在他的积极配合下,两个人的血液样本又通过了高分辨分型检测,他本人也顺利通过了体格检查。
6月16日,在家人和大江东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伴下,徐冬冬前往浙江省中医院,开始了为期近一周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前的准备工作。
小夫妻俩共同的决定
成功捐献,有她的一半功劳
在血液采集的这三个多小时里,徐冬冬的新婚妻子小俞一直陪伴在侧,给他宽心鼓劲。徐冬冬告诉记者,这次能够成功捐献,有妻子小俞的一半功劳。
当初跟家里人说起这次捐献时,虽然徐冬冬一脸轻松,他自己并没有当回事,但是家里人难免会有担心和顾虑。因此,刚开始时,亲戚朋友都劝他放弃,特别是徐冬冬的母亲也是多番劝说。面对亲人们的关心和质疑,妻子小俞替他站了出来,出面对上了年纪的父母进行耐心解释,劝说他们支持捐献。
“ 我老公还年轻,身体可以恢复,但那个人的生命可能没有重来的机会了。无论如何,我们能帮的,都要帮他一把。”
最终,在小俞的劝说下,徐冬冬的捐献行为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在造血干细胞采集前的准备工作中,徐冬冬需要连着好几天早晚都在省中医院注射一针造血干细胞采集动员剂。父亲工作忙走不开,母亲大病初愈身体弱,家里又需要有人照看,徐冬冬本来打算自己一个人去医院注射。但妻子小俞坚持陪同前往,为此还特地向单位请了年假,帮着他做好采集前的各种准备工作。
“ 注射动员剂后,他就会觉得浑身骨头痛、难受、乏力,就好像感冒、发烧一样的症状。虽然他年轻,能很快恢复过来,但我总归是担心的,要陪着他。”
6月20日上午11点多,徐冬冬在省中医院采集造血干细胞,完成了捐献过程。
“ 捐献完造血干细胞后,捐献志愿者并不能马上离开医院附近,因为还没有通过实验检测。要等到造血干细胞通过实验检测,血液样本符合规定数量才可以离开,如果数量不够,可能还要进行补充采集。”
当天下午四点多,徐冬冬和妻子终于等到了医院发来的信息,上午采集的造血干细胞经过实验检测,符合规定数量。夫妻俩这才放心地回家去了。
来源:大江东发布
历史上的今天: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公众号:zjhscv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