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张华 – 每天跑10公里 只为一个素不相识的生命 – 2017年05月31日

2017-06-01 12:44  阅读 1,582 次 评论 0 条

建德志愿者每天跑十公里 只为一个素不相识的生命

清晨5时20分,张华悄悄起身下床,没有惊动身旁熟睡的妻子和二宝,安静地出门了。简单的热身后,他打开“咕咚”(一款记录运动数据的软件),按下“开始跑步”,沿着江边,从桥南向彩虹桥出发。

两个来回后,张华掏出手机:5.36公里,每公里6分16秒。他满意地擦了把汗,笑着说:“不追求速度,以锻炼身体为主,晚上继续。”

张华以前也爱跑步,但自从去年添了二宝后,为了让晚上喂奶的妻子多睡会,他揽下了早上哄二宝的任务,中断了大半年的锻炼。现在重新开始跑步,脚步略显滞重。为完成每天10公里的运动量,他下载了“咕咚”。在他看来,现在他跑的每一步,都是在和死神赛跑。因为,他刚和一名患者的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5月底,他将前往省中医院血液科进行捐献。

“不去捐,他肯定死。去了,对方有很大的希望活下来。”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的张华是建德市血站质量管理科科长,1米81的个子,87公斤的块头,戴一副黑色半边框眼镜,看上去温和、沉稳。

2001年,张华从蚌埠医学院毕业,作为卫生技术人才引进至建德市血站工作。一晃16年,他对献血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有这样一个规律,说来你可能不信。”张华告诉记者,假如一家医院上报缺B型血,其他各大医院也几乎同时缺B型血,从而带来全市面上的急缺现象。这时候除了紧急动员市民献血外,血站的工作人员常常是自己撸起袖子去献血。

许多人并不知晓医务人员默默奉献的行为,甚至产生“医务人员不去献血”的误解。事实上,建德市全年献血总量的7%来自只有近3000人的医务群体,而他们只占全市符合献血年龄(18—60周岁)的9‰。2002年至今,张华共献血16次,其中4次全血,12次机采血小板,献血总量达8000毫升,接近两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达到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标准。

获悉自己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是在4月11日,建德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小蒋在电话里问张华是否愿意捐献。

“当然愿意!”张华毫不犹豫。挂了电话,他继续埋头工作,直到中午休息时才随口将消息告诉同为血站工作人员的妻子。

张华已经不是第一次配型成功,2014年,张华被告知与一名患者初配成功,那时他就做好了捐献的准备,可惜后来被告知对方不需要了。距第一次初配成功后的第三年,这万分之一的机率又降临在张华身上。

在张华眼里,采集造血干细胞与机采血小板的差别不大,“就挺平常的,跟这么多人无偿献血一样,大家都是在挽救生命。”4月19日,他在朋友圈写了一句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真心希望配型成功。”当天,张华进行了采样,与患者的血型进行了高分辨检测配型实验。

初配、高配、体检,这是捐献造血干细胞前要走的流程。在4月28日的体检中,张华被查出有点脂肪肝。“去年体检都正常的,可能因为这大半年都没锻炼,还有吃得太好了。”张华的妻子小徐笑着说。

建德姑娘小徐是血站的一名护士,性格开朗。“既然入库了,当然要做好捐献的准备。”即便面对记者采访,小徐的目光也不时落在张华身上,眼里透着自豪和关爱。

对于张华捐献造血干细胞,小徐除了口头上的支持,更多的是在行动上。家里要带两个娃,小徐主动承担更多,她希望张华能多点时间休息与锻炼,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去捐献。他们并没有担心捐献是否会损害身体,而是希望尽快完成捐献,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据统计,截至目前,建德共有620人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资料库,已有3人4例完成捐献。

张华将于27日前往杭城捐献造血干细胞

5月27日,建德市第三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张华将入住省中医院,接受连续5天的动员剂注射,为31日当天的造血干细胞采集作准备。

“你出发那天,我和徐锦芳来送送你。”5月22日下午4时许,建德市第一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郑卫军拉着张华的手说。

郑卫军、徐锦芳是建德市第一和第二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他们和张华同在医卫系统,原本就相识,这次因为捐献造血干细胞,三人关系又近了一步。

“有没有人陪你去的?”“牛爸”郑卫军关心地问。郑卫军先后于2011年、2012年捐献造血干细胞,而今捐献对象“牛牛”已经痊愈。

面对大哥的关心,张华腼腆地说:“她说要陪我去。”张华口中的她就是老婆小徐。“那儿子呢?”郑卫军又问起张华八个月大的二宝。张华笑着说,小徐说断奶算了。聊着聊着,郑卫军传授起经验来:“打完动员针后,会有点类似感冒的症状,不过要看个人的身体状况,当时我就感觉还行。”

张华没有过多询问郑卫军关于采集过程中的事,他告诉记者,如今采集造血干细胞就跟机采血小板一样,就是时间久一些,估计要4个小时,唯一的担心是中途想上厕所。“早上尽量少喝水。”郑卫军笑着说。

据了解,自从张华为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坚持每天跑步10公里的事迹被报道之后,陆续有朋友打电话、发短信来关心张华,跑步时也有人来关心他,小区里的阿姨还拿着报纸来问他,大家都祝他采集顺利,而这也是他最大的愿望:希望一切顺利,患者早日康复。

张华将31日正式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

5月31日,张华将在省中医院正式开始采集造血干细胞。记者将在现场记录张华“生命种子”采集全过程。

张华作为我市第4位第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于27日上午8时赶赴杭州为采集做准备。出发当日,市血站为张华举行了简短的欢送仪式,前2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郑卫军、徐锦芳到场欢送。历时近3小时到达省中院后,张华一行还见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我市第3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阎琼杰到场给张华送上了鲜花及鼓励。随后,经过测量体温、血压,抽血查血常规,告知采集前后的饮食,再次签订捐献同意书......等一系列入院手续后,张华注射了第一针动员剂。

张华自27日开始,每天早晚各注射一次动员针。张华通过微信告诉记者,目前有些腰酸、四肢关节也有点感觉,但总体感觉还好,比先前得知的要好一些,在自己的想象之中。张华说,这个反应就好比跑步或者逛街累了但又不能休息。27日当天反应不大,第二日(28日)开始有些腰酸,晚上腰部也是间歇性酸痛,11点睡下,3点多就醒了。第三日情况差不多,但晚上休息得不错。昨日是第4日,比前一天感觉好一些,还进行了抽血化验,检测血中干细胞数量。

记者看到张华28日在微信朋友圈里写到:感谢大家的关心,第二日开始享受一下理疗,还配上了哈哈大笑的表情。而与记者的微信聊天中,他也显得淡定及轻松,发的每一条消息几乎带有大笑的表情。今天是端午节,张华与妻子只能在医院与度过,两人还特意买了粽子当早饭。在此,祝张华采集顺利。

张华完成捐献 郑卫军完成爱的传递

5月31日上午,省中医院血液科定点捐献病房,张华躺在床上,两个手臂留置着静脉导管,旁边的分离机不间断工作。从张华身体中抽出的鲜红血液,经过分离机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后,又输回张华的身体。经过近4个小时的采集,20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含造血干细胞、红细胞、血浆等)顺利采集完成。

张华于上午8时20分开始采集造血干细胞,到中午12时10分结束。近4个小时的采集过程中,张华不时昂起头,笑眯眯地与前来看望他的人打招呼。采集快结束时,张华说,感觉还好,就是躺了近4个小时,手有点麻,想上厕所。

为了给张华加油鼓劲,自5月27日起,妻子小徐全程陪护。采集当日,省、杭州市、建德市红十字会、市卫计局、血站等相关负责人到场一起见证了整个捐献过程。当天,由我市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郑卫军完成爱的传递:采集出的造血干细胞由他护送到上海,输入一位患有白血病的女孩体内。

从4月11日张华得知配型成功后,到昨日正好50天。为了顺利完成捐献,他戒酒、跑步,提高身体素质。张华说,人生路上,总有一些不期而遇的“相逢”,虽然与患者素未谋面,但是他希望能帮助患者战胜病魔,继续书写精彩的人生。

“造血干细胞,是在骨髓里的东西,就像血的妈妈一样。如果有人得了白血病,造血干细胞就会死,一定要把‘同姓’的造血干细胞输入病人的身体里。”这是张华10岁的女儿知道爸爸要去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写的题为《一件骄傲的事》的日记。5月27日放学后,小姑娘还第一次一个人乘坐大巴车,去杭州与父母一起待了两天。

昨日16时48分,记者从郑卫军处得知,他已成功将造血干细胞送到受捐者所在的医院,且已乘坐16时26分的高铁返回杭州。此时,一直在省中医院等待结果的张华夫妇,终于踏上返回建德的路。

据了解,张华是我市第4位第5例,浙江省第35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 吴燕)

历史上的今天:

本文地址:https://www.hscd.org/archives/x351.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生命因您而精彩的公众号,公众号:zjhscv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