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峰,公安江北分局一名普通的网警。8月21日上午,他为挽救北京一名白血病患者,赶赴杭州捐献造血干细胞,踏上了“生命火种”的传递之路,成为我区第三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06年,从武汉大学毕业的陈剑峰在江北公安分局做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在同事眼里,乐观开朗的他,有着一副助人为乐的热心肠。“平常不管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有事找他,他都会尽力去帮忙。”他的同事王君君说,“很多群众来单位办事,都直接点名找他,他几乎成了单位的形象代言人。”所以,他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对同事来说一点也不意外,只是没想到能够配对成功。
陈剑峰说者,不光同事没想到,就连他自己也没想到。2012年7月份,单位组织集体献血,他像往年一样毫不犹豫就报了名。抽过血之后,他看到旁边有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单,就很好奇地随手翻了翻。“我当时对这个也不太熟悉,听了工作人员的介绍之后,感觉很有意义,想着可能有一天我也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他说,于是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因为配对成功的几率实在太小,就没怎么放心上。
可是没想到,在今年3月份,他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说他的造血干细胞和北京的一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问他是否愿意进一步做高配。他说:“当时觉得这么小的几率都能落到自己头上,实在很幸运,而且这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所以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可是,等他冷静下来之后,却有点怀疑自己的选择。因为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捐献骨髓有点恐惧,“骨髓捐献危害身体健康”的错误说法在网上更是大行其道。可当他咨询过当医生的朋友和其他捐献者之后,他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并没有错!
然而,当他把自己的决定告诉家人之后,他的母亲却持反对态度。作为老一辈人,如果说捐献造血干细胞可能问题不大,但提到“捐献骨髓”那就不一样了。在他们的意识里,骨髓是身体重要的一部分,捐出去了肯定对身体没好处。而陈剑峰又是家里的“独苗”,母亲并不想让他冒这个“险”。不过,好在陈剑峰的爱人一直支持他。于是他俩就利用网络查资料,给母亲讲其他捐献者的亲身经历,让她明白骨髓捐献的相关知识和意义。在夫妻俩苦口婆心的解释下,他的母亲终于选择了“让步”。
陈剑峰说,这段时间他查阅了大量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资料。随着知识的丰富,他愈加明白捐献意义的重大。他坦言:“捐献一点造血干细胞对我来说不算什么,但对患者来言,却是一次生存的希望。”
8月25日,陈剑峰在省中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悬液的采集,他也成为中华骨髓库第5135例,浙江省第24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历史上的今天: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公众号:zjhscv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