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徐培川 – 22年献血超5万毫升!这一天,他完成了第130次“生命接力” – 2025年04月22日

2025-04-27 10:42  阅读 20 次 评论 0 条

浙江省第1195例,徐培川,来自杭州上城,2025年4月22日,采集251毫升

“只要有需要,再捐献一次也没关系。一次和无数次都是一样的。”4月22日,在杭州某造血干细胞定点采集医院,来自上城区的徐培川成功捐献251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浙江省第119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这位坚持献血22年、累计献血量超5万毫升的48岁司机,以第130次特殊“献血”的方式完成人生中又一次重要的“生命接力”。

献血之路始于人生至暗时刻

“既然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就做好了随时捐献造血干细胞,救治他人的准备。”接到上城区红十字会初配成功的电话通知时,徐培川平静中透着坚定。自2003年第一次挽起袖子,他的无偿献血证已攒下厚厚一摞:全血、成分血……50700毫升的献血总量,相当于十余个成年人的全身血液总量。

图片
鲜为人知的是,这条献血路却始于徐培川的人生至暗时刻。2002年末,徐培川的爷爷和父亲同时患病。那时,徐培川刚转行,事业没有起色,艰难度日。最后靠着好心人帮助,暂时渡过了难关。“有机会,我一定会为社会做些事情,帮助有需要的人!”直到在报纸上看到“献血能救命”的信息后,他便骑着三轮车找到了一个献血站点,这也是他第一次参与无偿献血。“血液是宝贵的,能帮别人。”这份朴素的信念,让他在后来跑货运的颠簸岁月里,把无偿献血变成了雷打不动的习惯。

此外,徐培川还有一块心病:早年他的亲人罹患白血病,因没有匹配到相合的供者而不幸离世,这也成为了他的遗憾。2018年,他在温州老家献血时,偶然看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资料,就毫不犹豫地留取8毫升血样,登记成为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当时,现场的志愿者说如果匹配成功,就有机会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虽然匹配几率很低,但只要大家都能加入进来,血液病患者就有可能多一份生的希望!”如今,这份“生命种子”沉睡了7年后终于苏醒,能为一个陌生的生命重启希望。

捐献背后的难题

进入“捐献时间”后,徐培川每天步行数公里,保持规律饮食的习惯,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做足“体能储备”。“能匹配成功是缘分,就像中彩票,能帮就帮一把。”他憨厚地笑道,眼角的皱纹里盛满了期待。

然而,由于日常工作都安排得满满当当,能不能顺利捐献,老徐心里还是有点没底。没想到,当他向所在单位请假时,领导不仅表示大力支持,还协调了工作任务,让他安心地以最好的状态去完成捐献。

尽管得到了单位的支持,徐培川仍然面临着一个难题。由于父亲住院需要照料,为了保证他能够顺利完成捐献,姐姐专门从温州乐清赶来照顾老父亲。而家人们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心存疑虑,为此,区红十字会和徐培川所在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上门为家属做思想工作,消除他们的顾虑,并拨通过往捐献者的电话为他们现场答疑,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

言传身教成为孩子的榜样

4月18日,徐培川住进医院注射动员剂,并于4月22日正式采集造血干细胞。“每次献完血,就觉得人生特别踏实。”他说,“这是我第130次‘献血’,有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的贴心照顾,待遇可好了。如果身体允许,我会一直献下去的!我也想努力给孩子做好榜样!”

徐培川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注重“言传身教”。14年来,他还带动妻子参与无偿献血,献血总量8000多毫升。今年1月至今,他自己先后7次捐献成分血,两个孩子也成了父母参与献血的“见证者”。

徐培川这次捐献造血干细胞,也得到了孩子们的支持。临行前,两个孩子还特意鼓励他:“老爸,去做你热爱的事吧!”

采集当天,听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读了患者家属的来信,徐培川红了眼眶:“加油吧,希望TA能把身体保养好,以自己的能力多做善事,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来源:浙江红十字

历史上的今天:

本文地址:https://www.hscd.org/archives/x1195.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生命因您而精彩的公众号,公众号:zjhscv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