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4日,浙江省某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来自余杭区的李诗豪静静躺在采集床上,注视着血液分离机缓缓运转,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缓缓注入储存袋。
历经连续五天动员剂注射和210分钟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李诗豪成功捐献了252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随着这些“生命种子”即将启程,李诗豪成为浙江省第1174例、杭州市第366例、余杭区第4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完成了自己最特殊的一次“出警任务”。
李诗豪是一名退伍军人,同时也是余杭区一名普通的公安工作者。在工作中,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守护着一方平安。早在参加工作前,李诗豪便已加入中华骨髓库,期待着有一天能够挽救他人的生命。
2024年5月,李诗豪首次接到配型通知却未能成功,一度深感遗憾。转机出现在当年9月,他接到余杭区红十字会的电话:"您和一位患者配型成功了。没有半分犹豫,”他当即表态:“随时准备捐献!”
为达到捐献标准,李诗豪展开了一场身体“保卫战”。由于有一项指标偏高,他严格遵医嘱进行两个月药物调理,同时制定“晨跑+低脂饮食”的健康计划,以最佳的身体状态迎接这场生命的接力。
捐献当天,李诗豪的妻子也特地来到采集室为他加油鼓劲。她表示,虽然一开始对捐献造血干细胞不太了解,但通过手机查询后,她非常支持李诗豪的决定,能够挽救一个生命,给一个家庭带来新生的希望,非常有意义。
作为每天与时间赛跑的公安工作者,李诗豪这次完成的是另一场守护生命的行动。他感慨地说:“在日常工作中,救人是我的天职。我竭力克服极端恶劣的环境全为保障群众的人身安全,现在能够用这种方式挽救他人的生命,我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
从保家卫国的战士,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公安工作者,再到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李诗豪用三种不同的身份,完成了对"生命守护者"的诠释。未来,他也将积极参与到公益活动中,为号召更多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行列发出自己的声音。
来源:余杭红会
历史上的今天: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