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上午11点,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病房干细胞采集室,护士刚拔去郭大钢身上的管子,他即刻从床上起来,舒展一下因卧床时间长有些僵硬的两只胳膊。他说:“感觉还不错,没有什么不舒服。”妻子和女儿兴冲冲进门,手捧着刚上街买来的玩具小熊,说是要送给与爸爸骨髓配对的北京姐姐。
郭大钢今年33岁,是诸暨浬浦镇卫生院的副院长。2007年5月,他和同事一起去献血,正好碰上造血干细胞入库报名活动,就马上报了名。
“没想到,竟然初配成功了。”今年5月,郭大钢接到省红十字会的电话,称他与北京一位白血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初配成功,问他愿不愿意接受进一步工作。郭大钢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2个月后,郭大钢再次接到省红十字会的电话,称高分辨血样检测结果吻合。“感觉挺幸运的,既然有这么一个机会,我当然要捐献。”郭大钢说,他的妻子也是一名医生,非常支持他这么做。
8月20日,郭大钢入住省中医院,开始进行捐献前的准备,期间要打4天的动员剂。
一切准备就绪后,24日、25日两天,省中医院医生从郭大钢身上采集了约26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用于救治正在北京道培医院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17岁女孩。
“捐献过程中并没有什么不适。”谈及当时的感受,郭大钢说,“其实很多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缺乏了解,作为一名医生,我想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他们,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可怕,就像捐献成分血(血小板)一样。”
历史上的今天: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公众号:zjhscv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